(资料图)
大庭广众之下,特别是在外地人面前聊“京菜”成了许多人忌讳之事。这“许多人”里既包括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也包括对“京菜”根本不屑一顾并怀有刻板偏见或仇视的外地人。于是,抱怨在北京根本吃不到美食者有之;把京城形容为“美食沙漠”者更是不在少数!
虽不免偏颇却也基本算做事实。
因何如此? 且听我从容道来!因为北京自建城之日起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移民城市。人口流动性大造就了它饮食口味上的多样化和不确定性。
到过北京颐和园游览者之所以常有徜徉于江南之感在于当时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恨不得把江南景致系数打包带回京城,有人看出了皇帝心思便而在北京西郊按照微缩化了的江南风景修建了一座酷似江南的皇家园林,这便是颐和园的缘起。同理,所谓“京菜”其实也是一种融合更是一种兼收并蓄。它几乎是把各乡各地、无论偏远的美味一网打尽荟萃于京城,以飨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的多种饮食偏好或美食追求。此为京城之所以不在“八大菜系”之列并客观上产生不了“菜系”的根本原因。由此不难得出结论:人口流动性少、居住人口相对固定并已形成封闭格局的地方才可能出现“菜系”。
常有外地人吐槽、抱怨说“京菜”(炸酱面、爆肚、卤煮火烧、炒麻豆腐等)极其难吃!这说法其实也不算错。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口味是自幼而定谁也改变不了,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况且如今您吃到的所谓“京菜”,大多不是真正的北京人在做而是各地厨子作为谋生手段在班门弄斧、一试身手,不好吃在所难免。话说至此,想吃顺口的还是回到自己家乡吃口家乡菜。您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